專訪維耕設計主持設計師蘇楠凱|空間設計,是一種共同創作的行為
「希望透過設計手法改變生活的節奏,朝向美好的方向」是維耕設計蘇楠凱的初衷。從建築背景出身的他,擅長運用雕塑手法,為室內空間呈現趨近自然的美感。從作品中不難發現,透過牆面線條、隔間領域組構,配合多元材質交織,總會呈現富含巧思的一面,層次精緻而優美。
內容目錄
空間設計是一種共同創作的行為
「因為業主是空間未來的使用者,所以設計變成了一種共同創作的行為」蘇楠凱分享。維耕設計團隊將設計重點,著重於深入居住者的使用行為和個性喜好,接著重新梳理居家使用機能,以期待建構出優雅、輕奢、細膩的空間感受。統合使用者的需求,透過空間的操作手法、機能安排,希望讓業主感受到設計者所要傳達的內容,以改善他的空間體驗。
以多元層次呈現精緻工藝感
維耕設計所呈現的空間,每處都是一座值得細品的藝術場景。耐人尋味,是因為他們對於室內設計希望呈現的是多元、多層次,透過大理石、木皮、玻璃、鍍鈦等各有特色的異材質交互融合,勾勒出蘊有工藝手感、精緻度的層次美感。猶如空間作品「燦金」、「墨韻隱淬」便是分別應用深淺同色,但不同紋理的異材質交織而成,蘇楠凱說明類似如此的表現手法,即是目前常聽到的充滿現代感的輕奢典雅作品。
但是,其實設計風格和理念一樣,是沒有任何拘泥的。蘇楠凱回到初衷,他們希望是和業主共同創造空間風格,從使用者出發,找到生活在空間裡的人,所投射出來的感覺,用以思考空間的組構手法和機能比例。當然,材質色調亦是整體氛圍相當重要的一環。以往的設計作品中,從雅緻柔美、亮色鮮明、人文木質調,抑或比較沈穩的空間便都是跟業主共同創造而成設計作品,反映出他們在空間材質選擇上沒有特定喜好,同時也成為優勢,使設計不受框架侷限。
建築與室內,不約而同的雕塑手法
蘇楠凱畢業於建築系,著重從空間量體出發。在一個住宅裡,首先界定出公私領域的大架構,再進行機能動線安排,以此為先後順序的設計流程,促使他們從三度思維觀察室內環境,為空間選擇合適的材料定義氛圍,深化富有層次的精緻感。例如:開放式公領域裡的客廳和廚房,其使用區塊該如何重疊且互相影響,皆與材料的分割手法息息相關。
在人類淵遠流長的歷史裡,曾有一段住在洞穴裡的演化時期,如今的建築便如同史前時代洞穴性的自然空間,注重陽光、通風的室內亦如是。因此,設計方面也傾向於仿自然的雕塑手法,於天花板、壁面、地面常用單一材質、區域化分割來呈現簡單、簡潔的路線,並以同色不同質感的材料進行鋪敘,消弭差異化,揉合出和諧的空間色調。
大理石成為風格,點綴空間氛圍
複合媒材的運用不僅是維耕設計的強項,大理石更是空間不可或缺的自然元素。以質地而言,大理石蘊含份量,在空間裡會顯得沈穩,其透過自然環境形成的獨立紋理難以取代,且色澤多元容易搭配色彩。
雖然傳統做法常是在一道主牆面上放大理石,但是維耕設計會分布在空間的不同牆體上,穿插於不同領域,除了做為視覺焦點,也常陳置於動線中,透過環繞於室內的動線彰顯大理石本身所要傳遞的氛圍。
蘇楠凱舉例之前採用的「黃金雕刻」大理石,因其白底挾有金色光澤的紋路分佈均勻,散露奢華、特殊的氣息,很適合作為整體空間的搭配材料。然倘若是動線的端景,則會選擇比較藝術化、有觀賞性的石材,如電視牆、餐廳背景牆等,讓石材本身蘊藏的藝術特質襯托起空間獨一無二的個性。
以前大理石的性格不如現今強烈,但是隨著設計手法改變,設計團隊會想要挖掘強烈、引領風格的石材,打造出相輔相成的空間設計。當看見豐聖大理石的藝術展間後,讓蘇楠凱意識到業者看待大理石的觀點有所改變,從往日堆落地板的成堆大理石,變成美術館般展示的藝術畫作,賦予其名稱,使每片大理石的故事逕自娓娓道來,故而石材變成了一種風格,不再只是一種裝修的素材,同時也是為空間點綴韻味的潮流精品。